当前您所在的位置:北京无忧助孕中心 > 北京助孕多少钱 >
从打羯鼓,到渔阳鼙鼓,唐玄宗是怎么玩丢江山社稷的
最后更新:2024-04-11 作者:admin  浏览:984次

半调子明君李隆基死后,被梨园界尊奉为祖师爷,以帝王之尊享戏子香火也算是前无古人了。

李隆基生于国家承平之日,在位孜孜求治开创了继贞观之治后的开元盛世。四海升平、生民安居乐业,因此变得怠惰起来,无心政事,转而将精力放在了声色犬马的追逐上。李隆基有着深厚的文艺修养,极具艺术细胞,擅长各种乐器,是著名的器乐演奏家。《全唐诗》中,收录了一些他为乐府写的歌词,据说《霓裳羽衣舞》就是他的创意。

李商隐的《龙池》写的就是李隆基宴请皇亲的场景:

龙池赐酒敞云屏,羯鼓声高众乐停。

夜半归来宫漏永,薛王沉醉寿王醒。

玄宗举行家宴时,通常会亲自打羯鼓助酒兴。因为技艺高超,高亢的鼓声,总会力压其它乐器一筹。李商隐写作“众乐停”只是夸张,如果真的停了,场面就有些太过尴尬了,大家都不敢和天子较劲倒是真的。敢和李隆基一较高下的是安禄山的渔阳鼙鼓,只是这会儿他还没有资格在圣明天子面前表演他的尬舞。不过,羯鼓声再高,也不及震天撼地的渔阳鼙鼓,大唐的江山社稷,就是在鼓声中盛极而衰的。

“上有所好、下必甚焉”,在李隆基不遗余力的提倡下,大唐文艺繁荣,音乐水平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。

初唐有一种名为“燕乐”的宴会音乐,共分十部。李隆基直接更名为“坐部伎”与“立部伎”:坐部伎主要是坐着表演的,以奏乐为主;立部伎则以歌舞为主。李隆基从“坐部伎”中拣拔了三百人,亲加调教,美其名曰“梨园弟子”。

梨园是大唐京师长安皇宫中教练歌舞的场所,在这里学习声乐、舞蹈的全是天子门生。此外,李隆基又设立了左右内教坊,其中都是擅长表演歌舞、杂戏的艺人。梨园与教坊,可以视为大唐中央歌舞团,是当时天下文艺精英荟萃之地。梨园弟子男子居多(从前唱戏的没有女子),教坊则以女演员为主。

那些长得略有几分姿色,各擅才艺的女演员则被选人宜春苑,生活待遇优厚。因为有机会在皇帝面前抛头露脸的缘故,这些女子又被称为“内人”、“前头人”。

作为大唐中央歌舞团团长、总教习的李隆基,可以在大型音乐会上准确无误地分辨出乐器演奏者的微小失误,梨园弟子在他面前演奏必须得抖擞精神,使出浑身解数才可以。滥竽充数,在李隆基面前无处遁形。

每到这种时候,李隆基就象换了一个似的,望之不似人君。与朝堂上言语无味、面目可憎的样子完全不同。手舞之、足蹈之、笑逐颜开,浑然忘我,深入一众梨园弟子当中,与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。

一次,宫中排练《圣寿乐》,这是一种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大型歌舞,专门在皇帝寿诞日表演。《圣寿乐》的舞蹈人员有一百四十人,演员们头戴金铜冠,身穿五彩衣,用舞蹈的形式摆成“圣超千古,道泰百王,皇帝万年,宝祚弥长"十六个字,变一次队形摆一个字,共需变换十六次队形。导演排练这种纷繁复杂的字舞,绝不是件轻松的事情。

有一天,李隆基到教坊亲自指导彩排,几个笨手笨脚的弟子见了皇帝,更加紧张的手足无措。他走到这几人身前,柔声安抚:“不要紧张,放松了跳,不要丢了我三郎的颜面。”在演员们面前,李隆基竟叫起自己的小名来了。原来唐明皇排行老三,宫中呼为三郎。圣明天子如此地平易近人,教坊演员减轻了心理负担,很快跳得中规中矩、有模有样。彩排大获成功。


参考资料